信鸽365首页 问吧 站内导航 家园
设为首页
365搜索 | 论坛 | 地图 | 视频 | 信鸽百科 | 天气查询 |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识鸽篇 > 鸽眼分析
 

安顺鸽史:简说信鸽眼道

时间:2012-05-30      来源:安顺鸽协 周伯辅      浏览次数:
安顺鸽史:简说信鸽眼道

信鸽眼道一词并非现时提出,乃是养鸽前辈鉴鸽育鸽所采用的产物,儿时就曾听养鸽前辈时常说起眼道一词,只要提及鸽眼并不像今天鸽友们所说:“鸽子眼睛如何,如何”,而是说“鸽子眼道如何,如何”。一个道字,说出了中国精深鸽文化。

    何为道,据老子对道的领悟,意为:道,于宇宙之外,推动宇宙运行,无影无形的气,力量无穷尽。

    在信鸽学说中,一个道字的出现,推动我国信鸽事业步入了世界鸽坛先进行列。仅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段,便培育出了能飞4500公里的超远程信鸽,立于世界信鸽竞翔之巅。解决了不同气候,地域之间,中短程,远程,超远程之间不同鸽眼的区别,解决了异地引进鸽种是否适应当地竞翔,以及鸽眼有用无用论等难题。眼道在中国鸽坛的应用,曾可谓是应用之妙纯乎于心。只是人们没有很好地换个角度去认知、分析、深究罢了。其实中国,养鸽先辈很早以前通过细心观察,就已深知信鸽眼道并加以应用了。中国早期《鸽经》用极其简短文字,便勾勒出信鸽眼道流传于世,近代养鸽前辈们都从各自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竞翔程距等,研究了适应当地竞翔的信鸽眼道体态特征,并不断深化,为当地育出了一批又一批适应竞翔的超远程和远中程快速信鸽眼道,贡献最大的要数沪宁一线、台湾、重庆及昆明养鸽前辈们。沪宁一线养鸽前辈在封闭年代里,探索培育出了中国超远程信鸽眼道,台湾养鸽同仁培育出了适应台湾独特气候环境的中短程海洋型快速鸽眼道。昆明养鸽同仁培育出了适应高原山区的中远程鸽眼道。特别是重庆,养鸽同仁培育出了能穿雾过山,适应其特殊地理环境的中远程鸽眼道。各地的养鸽前辈也随时将信鸽眼道用撰文或口述方式传颂于世。只是鸽友们深受外来鸽文化影响,而将自己切实可行的东西附之为经验之谈,不加深究,束之高阁。

    所谓眼道,就是鸽眼瞳孔、线口、眼志、底砂、面砂及眼色素等综合概括的统称。个别的甚至将鸽眼与羽色等相联论证。其因是羽色等和眼道有着能否出现,能否竞翔回归等必然联系,故人们不得不将实际客观存在的情形去严加考量,以期得到更良好的鉴鸽效应。

    我国幅员辽阔幅,地理环境差异较大,高原、山区、平原、长年多雾等不同地理环境比比皆是,这就对我国信鸽的适应性带来了严峻考验,如果将平原地区的竞翔鸽种送往山区饲养竞翔,由于地理环境变化,其眼道体态等对山区环境不适应,短期内要望其竞翔出成绩的可能性较小,并非该鸽种不好。山区鸽种到平原地区饲养的情况亦然,竞翔可能回归,但速度却逊色得多。大自然鬼斧神工,只要异地鸽种在当地养上二三代,当其眼道和体态等特征在客观环境和人为因素改进下,变得能适应当地的环境了,竞翔成绩也就随之有了。地处高原山区的鸽友前些年到沪宁一线引进超远程鸽种,育出第一代儿鸽能竞翔500公里归巢的,可以说渺渺无几,但这些鸽种在山区环境饲养几年后,由于其子孙后代的眼道体态适应了当地环境,出成绩的确不在少数,这种事例在广大鸽友的感受中会颇为多多吧!海洋型鸽种到内陆,内陆型鸽种到海洋地区,高寒地区鸽种到热带地区,热带地区鸽种到高寒地区等情况也是如此。为此,对从外地引进的鸽种,只要血统、翔绩清楚,眼级达标,近期内飞不出成绩的不要轻言好坏,应在该鸽种是否适应当地环境,配对是否恰当等方面多找原因,相信只要是符合竞翔标准的鸽种,通过时间、环境的改变,人的正确配对等,迟早都是会出成绩的。笔者通过多年了解观察认为,我国信鸽眼道体态大体有如下几种:

    一、从地理环境方面划分:有海洋型、平原型、高原山区型、浓雾型等几种眼道体态(平原型、高原山区型、浓雾型统称内陆型)。

    1、海洋型信鸽眼道体态。这类信鸽长年生长在海岛及沿海地区,深受海洋气候及地理环境影响,形成了其独特的眼道及体态特征。海洋型鸽种,眼道一般为:无论黄眼砂眼给人的感觉是从眼志到面砂有一种湿润感,砂较细,眼色数较淡。体态方面感觉稍大,肉显厚(新近从外地引进鸽种除外)。

    2、平原型信鸽眼道体态。这类信鸽因长年生长在平原地区,受平原地理环境影响,其眼道和体态特征一般为:无论黄眼砂眼给人的感觉是眼色素不是很深,眼砂结构细腻、干燥、体态稍大、肉略厚(超远程鸽种除外)。

    3、高原山区型信鸽眼道体态。这类信鸽因长年生长在高原山区,深受高原山区地理环境影响,其眼道和体态特征一般为:无论黄眼砂眼给人的感觉是眼色素较深,面砂多为枣红色,眼砂结构干、老、粗糙,体态稍小、轻匀(短程鸽种除外)。早年昆明军鸽队的应验鸽系眼道体态,就属高原山区鸽种的代表作。

    4、浓雾型信鸽眼道体态。这类信鸽因长年生长在浓雾时段较长的特殊地区,深受独特地理环境影响,形成了其独特的眼道和体态特征。一般为:无论黄眼砂眼给人的感觉是眼色素深浓,眼砂挂油,结构干、老、粗糙,体态稍小,轻匀。这是我国重庆这一特殊地理环境,造就出的特殊鸽种眼道体态佳作,其他地区实难见到。

    上述几种信鸽眼道体态,除海洋型外,其于几种类型的眼道体态在适应方面,一般为:只要配种正确,高原山区型和浓雾型眼道体态鸽种到平原地区比较容易适应环境出成绩;平原型眼道体态鸽种到高原山区和浓雾地区一般适应期较长。高原山区型和浓雾型眼道体态鸽种,由于地理环境相对接近,互换地区饲养都较能适应竞翔出成绩。

    二、从翔距方面划分:有超远程型,远程型,中短程型等几种眼道体态。

    1、超远程型鸽种眼道体态(1500公里以上)。由于超远程鸽种数代或十数代,长时间经历超长程距艰苦环境磨练,在大自然洗礼下,其眼道体态为了适应艰苦环境需要,不得不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进化,否则就会被大自然所淘汰,不能寻路归家。我国沪宁一线几十年的超远程竞翔,造就出了我国独一无二超远程信鸽眼道体态特征。一般为:无论黄眼砂眼,砂盘显凸,面砂扩展到眼志边缘,上面长有凸粒(好似乒乓球拍上的胶粒),松透缝隙中露出的底砂也较粗壮,眼色素深浓,较宽眼志当中的距离线、速度线粗犷,内线口显粗有力。给人感觉,好似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的双手粗糙皮肤,大多为球面形,光彩照人,灵活聪慧。体态进化为:长体流线型,翅羽稍长,体型匀称,手感轻而坚实。

    2、远程型鸽种眼道体态(700-1400公里)。由于远程鸽种长时间经历长途飞行及地理环境差异性较大的磨练,眼道体态随着客观环境而进化出其独有特征。一般为:无论黄眼砂眼,砂盘显厚,面砂扩展到眼志边缘,松透缝隙中露出点粒底砂,眼色素较深,较宽眼志当中可见较粗的距离线和速度线,内线口粗而有力,多为球面形和梯形。体态为流线形、匀称、手感轻而坚实。

    3、中短程型鸽种眼道体态(500公里以下)。由于中短程鸽种飞途较短,地理环境变化不大,磨练较小,眼道体态特征较杂,只能就较多部分介绍。一般为:无论黄眼砂眼眼色素较浅,面砂较细,露出底砂较多,砂盘较平,少数高速回归鸽还略显凹感,眼志较窄,当中的距离线和速度线较细,有的甚至没有,内线口较细,个别的时隐时现,多为梯形和平面形。体态较杂,无统一标准(高原山区鸽种除外)。

    上述几种程距的鸽种在适应性方面,一般为:只要配种正确,超远程鸽种育出远程和中短程竞翔鸽容易;远程鸽种育出超远程竞翔鸽难,育出中短程竞翔鸽容易;中短程鸽种育出超远程竞翔鸽基本不可能,育出远程竞翔鸽难。

    通过对上述鸽种眼道体态分析,不难看出各种眼道体态的信鸽,在适应各自翔距和自然环境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在育种竞翔方面,应尽量去认知它,研究它,准确使用它,只有这样,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各类鸽种的特性,功能,充分发挥其潜能作用,站在巨人肩上培育新鸽种。

    以上论述,主要是从翔距和自然环境方面,寻找出能适应竞翔的鸽种眼道体态特征概率,并非仅指某一信鸽而言,切记不要将自己的信鸽机械地去对号入座,那样可能会给你带来预想不到的损失。一是有可能将稍不合格的信鸽放弃竞翔,从而埋没了该鸽的竞翔潜能;二是当你认为“合格”的信鸽竞翔未归,你会感到茫然无措,质疑鸽种不好,鸽眼无用等。因为信鸽竞翔不能回归的因数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

    1、种鸽配对错误,所出儿鸽,从眼道体态方面观察,达到某一程距要求,送去参加竞翔,却泥牛入海;

    2、饲养管理不到位,信鸽未达竞翔状态或信鸽生病,鸽主全然不知,造成竞翔鸽不能回归;

    3、竞翔鸽遇恶劣气候或天敌人害,造成不能归巢等。

    这三种信鸽不能回归因素,除第三种客观因素外,其余二种都是人为造成,特别是第一种,更是占了每年失鸽比例的绝大部分,带来的后果也十分严重,鸽主们往往归咎于鸽种有问题,将种鸽淘汰,重新引种,这样年复一年,年年引种,年年淘汰,到头来还是“人财两空”。故,信鸽竞翔不能归巢,追究其因,是人愚而非鸽蠢。应证了鸽坛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的一句名言:“有双好眼睛的信鸽不一定能竞翔,竞翔回来的都有一双好眼睛”。

    用信鸽眼道体态论鸽,并非笔者想入非非,沽名钓誉,而是我国养鸽前辈们在几十年的养鸽生涯中,充分吸取外来鸽眼论精华,结合我国信鸽竞翔实际,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得到的,符合我国信鸽竞翔快速发展的成果,从而开启了我国超远程信鸽发展新篇章。从记载看,国外从上世纪初到现在用了一百年时间,紧紧培育出了飞翔近2000公里的信鸽,而我国仅用了70年时间,就培育出了飞翔4500公里的信鸽。这除了我国有辽阔的国土便于竞翔外,最主要是,鸽坛前辈们大胆跳出国外鸽眼论框框,探索出了适合我国各程距竞翔的鸽眼理论,即信鸽眼道,并大胆使用,为世界鸽坛开创了竞翔超远程距里程碑。信鸽眼道理论是我国养鸽前辈通过多年实践总结的产物,符合我国实际,可供广大鸽友借鉴、应用、发扬光大。笔者通过长时间对比观察,觉得信鸽眼道理论比国外鸽眼理论更贴近我国信鸽竞翔实际,故,大胆抛出,意在引起鸽坛进一步深究发展。皮毛之见,不妥之处难免,还望鸽坛同仁多多指教。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推荐资讯
 最新更新
 热门点击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发展历程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10 xinge365.com 版权所有 信鸽365 - 中国信鸽第一资讯信息门户网站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 | 广东互联网行业反垃圾邮件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