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的遭遇如果有相似之处的话,那么发家致富的道路是各式各样的。在旧社会有二句口头禅,一曰:“若要发;劳心劳手脚”,二曰:“若要发,众人头上刮”。这就是概括各式各样发家方式中两种决然相反的观念。 时下,人们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同样存在两种决然相反观念。一曰:“若要发,养淘鸭。”这是郊区农民靠副业发家的经验之谈。日前,从城乡结合部传来的一句话:“若要发,去打鸽。” 前者是走勤劳致富的道路,后者却把自己的发家建立在损害他人的基础上,前者是利人利己,而后者却是损人利己。 他们三五成群,荷枪实弹,埋伏在赛鸽回归途中的必经之路,见到一群赛鸽从远道飞至,有用气枪的一枪一只,有用猎抢的一响几只十几只。 可怜的赛鸽,早晨在赛地起飞,不饮不食,飞完几百公里,眼见已到家门口了,遭到枪林弹雨般的伏击,有中弹身亡的作鬼它乡,有拖着一条断了的腿,或者胸嵌着一颗铅弹回到老家。 可悲的鸽主,自从头天晚上送鸽上笼开始,就惦记着爱鸽回归,他们自信的以为,“即使拿不到冠军、亚军,挤进前十名是没问题的。”他们请假在家,眼望蓝天,可谓“头颈望着丝瓜长”,眼看日落日出,却不见鸽儿归来。 可恶的打鸽发家着,此时此刻,从蛇皮袋里把鸽子倒出来,活的放进笼子,明天拿到鸽市卖个好价钱;死的往小酒店一送,几十元、一百元是照头牌的,再挑一两个肥壮的,退了毛,红烧清蒸,老酒杯杯,策划着下一次怎样打得更多一点。 “若要发”,干什么?“去打鸽”吗?为了保护生态平衡,爱护鸟类,国家除颁布有关保护鸟类法令之外,每年还确定爱鸟周,在人们头脑中树立起爱鸟是美德的新观念。对野鸽尚且要爱护,何况信鸽不是野鸽,是信鸽爱好者家养的“特殊的运动员”,你一扣扳机,就会将一个在赛场上奔跑的“运动员”打到在地。 靠打鸽能发家吗?只有打鸽毁家的实例,没有打鸽发家的典型。因为信鸽是受到国家和社会保护的,信鸽脚上套的号码环,以及与足环号码相同的足环证,就是所有权的证明。一些打鸽、偷鸽、抢鸽的不法分子,有的被公安机关刑事拘捕,有的被处高额罚款,有的甚至被判处徒刑。你想打鸽发家,结果是打鸽毁家! 对于打鸽不法分子的教育和惩处,是完全必要的,但总有几个想发家想疯了的人,他们是会作出以身试法、以身戏法的愚蠢行为。信鸽是和平鸟类,它们的自卫能力几乎为零,除了逃跑别无它法,但是作为它们“监护人”的养鸽者,作为这一大群养鸽者的组织----信鸽协会,应该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想一些子自我保护的办法和举措。 例如,打鸽者当地的鸽会,对销赃的鸽市、酒店,以致对打鸽本人,做一些宣传、规劝工作,“先礼后兵”,“天下鸽友是一家”,不能以为打下来的鸽子是外地鸽友的,与己无关。更不能自己也要几羽好的留种,助长这种歪风邪气。要知道,销赃也是犯法。 当然,受害地区的鸽会更应该关心会员的疾苦,倾听会员的呼声。例如在春赛开始之前,组织一些鸽界长着,到近邻的兄弟鸽会去坊间,甚至到公部门去请求帮助,防患于未然,可能起到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