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365首页 问吧 站内导航 家园
设为首页
365搜索 | 论坛 | 地图 | 视频 | 信鸽百科 | 天气查询 |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基础篇 > 一般常识
 

想起了橘和枳的故事

时间:2010-02-24      来源:信鸽365      浏览次数:
想起了橘和枳的故事

  

 


    国外的杂志经常介绍一些养鸽、赛鸽新方法、新经验,读来颇有启发。例如,他们安排好参赛的鸽子给它孵蛋,并计算好送鸽时恰好蛋刚刚碎壳(隔天小鸽出壳)。这样赛鸽在飞行途中正遇上来奶,促使它急于赶回家喂雏,飞速就比其他鸽子快。实践证明,有些冠军鸽就是用这样方法飞出来的。
    但是,生搬硬套是要吃苦头的。有一次,笔者如法炮制,曾把10只赛鸽待孵蛋刚破壳时,送去参加1000千米比赛集鸽。本人自以为能稳操胜券,结果事与愿违,10只爱鸽仅有2只归巢,速度也慢的出乎意料。一年的辛勤劳累大多付诸东流。
    为什么别人的成功经验,到我手里竟成为失败的教训呢?这使我想起了《晏子春秋》上的一个有名的故事:同样的橘子树,“生在淮南则为橘,生在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国外的赛鸽是隔夜集鸽,次日上午放飞,当天即归返的,赛程以中、短程的多。而我们则是今天集鸽,装上运输车,经过两三天路途的折腾,到了司放地,再过上一夜才开笼放出。参赛鸽在外耽搁好多天,发奶期已过,引起生理上的失常,情绪紊乱,竞技状态低落,怎能飞的快呢?能回来已是上上大吉。可见,对于别人的经验,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借鉴运用。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推荐资讯
 最新更新
 热门点击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发展历程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10 xinge365.com 版权所有 信鸽365 - 中国信鸽第一资讯信息门户网站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 | 广东互联网行业反垃圾邮件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