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名字是一个符号,人人都有,张三李四,阿毛阿狗,如果人没有名字,那是难以想象的。 鸽子的名宇也是一个符号,但与人的符号有点不凤,不是每只鸽子都有名字,也不是在破壳出世后立即给它的。如果估计一个比例的话,很可能是一万只鸽子中只有一只有鸽名,而响当当的鸽名就更少了,可能是万分之一中的万分之一。鸽名一旦叫响了往往是终生难忘,如狄尔巴的“巴龙”,戴扶连特的“黑带”等大名鸽,已经死去几十年,但在当今的系谱卡中仍会出现它们的大名,鸽人们在茶余饭后常常会谈到它们。它们的“寿命”往往比培育它们的主人长得多。 在信鸽的历史上最早的鸽名一时无从查考,见到的史料,19世纪中叶,比利时信鸽鼻祖卡列尔・伟奇有一只得过四次冠军的“凡得美”(Vendome)的鸽子,在这之前只看到“老灰”、“小黑”一类的别名,正是那个时候,鸽子有了比赛,有了冠军,也有了拍卖,可见鸽名也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鸽主为鸽子起名字是没有固定依据的,爱叫什么就叫什么,不过一些流行的名字,无不打着时代的烙印。在20世纪中叶,赛鸽还是以荣誉为主,奖金不多;好鸽子可以卖钱,但养鸽子还不能发财致富,基本上走一条“以鸽养鸽”的道路,鸽人们的心态比较宽松,起鸽名也不太讲究,甚至拈来就成。最典型是阿连栋克的杨森兄弟,“麦克斯”是骑自行车的人名,“019”是环号的尾数,“断胸骨”是这羽赛鸽的胸骨折断了,“红狐狸”是羽毛像红狐狸那样火红,“哈夫・华普利”是因为有一半血统是华利系。唯独没有以赛绩命名的鸽子,如“巴塞罗那1。号”、“小尔良”等,这是因为杨森王朝产生的冠军鸽不可胜数,用赛绩名将会产生无数次地重复。 从20世纪末突然吹来一阵风,奖金不断高涨,鸽价不断攀,随之而来的广告铺天盖地,鸽名五花八门。为追逐商业利润,追求轰动效应,有些鸽主别出心裁地竞相采用。“皇帝”“皇后”、“天帝”、“天后”,或“腾云”、“追风”,“火箭”、“闪电”等。更有甚者,竟把“希特勒”、“本-拉登”等做鸽名。 起鸽名本来没有什么限制,用名人的姓名起鸽名也是从来有之。过去有过“蒙娜莉莎”、“爱迪生”、“花木兰”、“拿破仑”等,都为广大鸽友所喜闻乐见,为什么个别人偏偏欣赏那几个人民的大敌?赛鸽是群众性的体育运动,体育运动要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我们要把那些与奥林匹克精神背道而驰的、低级、庸俗的,甚至逆潮流而动的垃圾,统通抛进太平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