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有猫名,狗有狗名”,灵气独俱的信鸽更应该有一个动听的鸽名。被称为“赛鸽祖先”的比利时乌连先生,于1869年育成赛鸽以来,未见有过鸽名。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记载着几羽鸽子的鸽名:“老唐克”、“红公1919”和“波尔多母”等。世界上最早的鸽名出自何方,这并不重要,要给鸽子一个名字以资区别,以利呼叫,以便在信鸽史上留下它们的美名。 鸽名,不是在胎鸽破壳而出时取的,而是鸽子摘取了桂冠,或产出了冠军,一般都是先成名,然后才有了“鸽名”。而人类给孩子取名大多在孩子呱呱落地,就用此填写出生证,报户口。到将来事业有成,有些人还有新的名字,艺人有“艺名”,文人有“笔名”,和尚、道士还有一个“法名”。人与鸽还有一个不同之处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而鸽子只是少数几羽才有鸽名,对那些子庸之辈,鸽主都没有给它一个名字。 在社会学者的眼里,人的名字只不过是一个“符号”罢了,人在社会上知名度高不高,取决于人的行为,取决于人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他名字取得多么响亮、动听。鸽子的这种“符号”更是如此。鸽子的名字并不是鸽主信口拈来的,有根据它佩戴足环号码的尾数,如“019";也有根据它的羽色,如“老白条”;更有取决于鸽子的行为,因而许多鸽名是有它特定的含义,甚至有一段趣闻,一个故事。杨森兄弟的名鸽“瑞比”(意为:“快捷者”),原名叫“迟到者”,那是杨森兄弟中的老六安德兰,相中了一羽幼鸽,认为它必将成大器。初次出赛,列为“第一主力”,结果迟到了。二次出赛,仍列为“第一主力”,又飞在别人后面,老六给了它一个“迟到者”的鸽名,且降为“第四主力”。奇怪的是,从这开始,它越飞越快,获得多次冠军,因此,老六又把鸽名改为“瑞比”,意为“快捷者”。这样的故事是很多的。 给鸽子取名,在欧洲鸽界早已习以为常的事,在我国鸽界还是近年来才开始的。以前有名鸽也没有鸽名,多半是“别名”或“绰号”。上海有“跃龙鸟”(在跃龙化工厂的烟囟捉到的“天落鸟”)、“小麻雀”(形如麻雀)和“759”(李梅龄博士天津飞上海的冠军鸽,足环号的尾数)等。可喜的是,现在鸽名越来越多了,有鸽主取的,有新闻媒体吹的,也还有信鸽协会命名的。从“蓝天鸽后”、“吐鲁蕃王子”、“急先锋”等,可以说明我们各地名鸽辈出,鸽质提升。景德镇的“拼命三郎”是以《水浒》名将石秀的绰号为名的,它飞行7次获奖4项,中弹3粒,鹰隼抓洞,断腿飞归,最后一次比赛是在满天飞沙的气候下,全镇唯一飞归,故以这种“拼命”行为命名,真是“名符其实”了。 鸽名既然取决于鸽子的行为,如果鸽子过不硬,再好再美的鸽名也是没有生命力的。随着鸽质的提高,必将涌现更多超级赛鸽和种鸽,更多的名鸽,以更加美丽动听的鸽名将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