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天空飞行的鹰、隼,穿梭如箭,潇洒英姿;地面上的黄鼠狼,神出鬼没,独来独往。养鸽人一谈起它们,站在爱鸽的角度,都感到惊恐、切齿。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重性:“好”的另一面是“不足”,“坏”的另一面是“教训”。黄鼠狼闯进了关闭着的鸽棚,那棚中的鸽子只有“待毙”。以往的教训使我们聪明起来:加强了防范,采取了措施,加固了鸽棚;黄鼠狼、老鼠、蛇、麻雀、还有那猫,全都让它们进不了鸽棚,爱鸽在鸽棚里便就安全了!
空中鹰、隼平凡袭击鸽子,那情况就复杂得多了,您根本就无法全面去控制。早年刚开始学养鸽子时,老鸽友曾传经教导:“经常被鹰、隼袭击受伤逃脱的鸽子,它们出的后代也一样会被鹰、隼平凡袭击成功,会遗传的。天落鸟出的后代也一样会是天落鸟,全会遗传的。”通过多年的养鸽实践,我逐渐明白了其中道理:训放、比赛都不能正常归巢(病鸽、受伤鸽、突变恶劣天气等特出情况成为天落鸟的除外)的鸽子,它们的综合性定向功能不及格,利用它们再去繁殖的后代去试飞,一样会成为天落鸟。要搞清楚鸽子被鹰隼袭击是否会被遗传?谈起来话就比较多。
我的鸽棚经纬度,属长江以南的皖南山区,开始养鸽很不容易。一年四季,特别是冬天,鹰、隼平凡袭击鸽子,已成了家常便饭。损失掉的鸽子不知其数,老火时曾想放弃养鸽,心疼的背后也便成了自然。因此,开始养鸽时上路很难。随着养鸽年份的递增,到了全年所有鸽事比赛结束后,清棚点鸽时,发现一个现象:那些获奖鸽和能飞健在的鸽,全都是那一路或两路血的鸽子(棚中主血),其他的当然是自然淘汰了。特别引起注意的是:鹰、隼总是成功的袭击了那么一路鸽?
实践出真知! 以一羽赛鸽的“显性”特征去探讨:
(1)腰部力量不足——当鸽子被鹰、隼袭击,双方即将接触到的那一杀那,鸽子因腰部扭力不足,变“方向”逃脱迟钝,容易被擒。(这项缺点会被遗传)
(2)不属“快速型”鸽翅膀(副羽短于主羽,外3、4根破风条长、尖,弧度很标准)——瞬间转弯逃脱时,加速破风阻力大。也容易被擒。(这项缺点会被遗传)
(3)龙骨,耻骨不标准,肌肉不发达——瞬间爆发力不够,失去逃脱瞬间时机。同样容易被擒。(这项缺点会被遗传)
正是这三大鸽子主要“显性”缺点,原先主人还没有对自己的鸽子搞清楚之前,鹰隼就帮助您提前给不合格的鸽子掏汰掉了(生态平衡)。也许您会说:“长程鸽不一定和上面三点对上号,为什么能从几千公里外,飞回来拿冠军呢?” 笔者还要接着说:不管什么级别(指里程)的赛鸽,我自信:第一项要求就应该是完美的鸽“综合性定向功能”,并还有一副敏捷亮丽的眼睛和具备眼光六路,耳听八方的聪明大脑。还没等鹰隼发动袭击之前,聪明的鸽子早已提前发现了它们,迅速撇开,逃之夭夭。通过长年跟踪无数次观察,鹰、隼袭击鸽子的惊险场景,便更加坚定了我对鸽子选定条件和要求。
长年风雨无阻的任何天气,每天定时进行的上、下午鸽子家飞,从不间断。现在的我,已经成熟了——喜欢看到我的爱鸽(指当年幼参赛鸽,不包括没有正常家飞的种鸽)在蓝色天空中翱翔飞舞的同时,也同样希望能看到空中穿梭如箭的鹰、隼们。他们之间的空中较量,为我增添了美丽、激情的壮观和无限的乐趣。我大声高呼:谢谢你们——鹰、隼“教练”!
感悟:
(1)当前举国上下,流行鸽子的各种赛事,追求的是“速度”。对待挑选鸽品种的要求,与鹰、隼逮不到的鸽子要求,完全是相一致的。当然,前提是首先要保证鸽子完美的“综合性定向功能”为首选条件。
(2)鹰、隼活动的规律时间是早晨、傍晚(春、夏、秋季),冬天是全天侯活动。对刚开家趴房的幼鸽,一定要掌握在下午,正常开笼放飞的青年鸽飞了一小时之后,再将幼鸽放出棚外趴房。一星期后,这些小家伙们便自然加入了飞行中队。
(3 长距离训放,以及决赛归巢的赛鸽,当天不要再开笼了,它们很疲惫,必须关在棚里,保证它们绝对休息。不然,如放出鸽棚,疲累状况下很容易被鹰、隼袭击。
(4)对不正常家飞的种鸽,有时需要让它们出来活动的话,种鸽棚开笼时间要掌握在“中午”。这个时间是鹰、隼活动弱期时刻。
(5 )“生态平衡”是大自然的法则! 人类的天敌是忽视、或人为去破坏了这个法则。 幸福和灾难是并存的。但愿人类早日走向科学与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