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365首页 问吧 站内导航 家园
设为首页
365搜索 | 论坛 | 地图 | 视频 | 信鸽百科 | 天气查询 |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篇 > 赛鸽训飞
 

训放在比赛中的反映

时间:2005-04-06      来源:信鸽365      浏览次数:
训放在比赛中的反映


  每到赛季,鸽友们总为自己的赛鸽在比赛中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寻找各方面的原因,吸取教训,总结出规律性的经验以利再战。其中,训放多少在比赛中对成绩的好坏有什么反映呢?有的鸽友主张多放、勤放,有的鸽友主张信鸽比赛,成绩的好不好不在训放,到底熟是熟非,各持己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论不休。下面让我们从信鸽习性、品种、体能等几个方面分析一下,相信鸽友们从中能够得到切合自己实际的、有利于今后比赛的结论。

  关于赛鸽平时是否训练,试想前一段时有报导说:有些雅典奥运会冠军,载誉归来后,社会活动频繁,无遐顾及训练,在奥运会之后的国际大赛中,或发挥失常、或运作变形、或技术失误、或体力不支、或精力分散,与昔日辉煌成绩相形见拙。是学而知之,还是天生知之,相信鸽主自会说学而知之。

  首先,大家都知道,信鸽归巢的习性是:先人们在通过观察岩鸽的生活中,发现它们有固定的巢穴,为了哺育后代,外出很远寻觅食物后,准确无误的回到各自的巢穴。信鸽比赛正是源于信鸽对巢穴的依恋而进行的,离开了信鸽对家的想往,一切都是空谈。所以,这就存在我们训养过程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即训放多少决定于信鸽的承受能力。有的赛鸽,性情非常机敏,“野性”十足,对这种赛鸽的训放,要适当,过量,它就会对鸽主敬而远之。对亲和性、适应性好的,较为容易控制。

  对赛鸽到底训放多还是训放少,“度”是一个很抽象的标准,至少不能影响信鸽对家的感觉。如果,你让它感觉不到家――他生、长、食、水、栖、育的地方,它一定会失去家的坐标方位;或者它感觉得他生长的地方已经不在舒适、安宁,得不到起码的休养生息,他为什么还要回来(归巢)?为什么还要快回来(取得好成绩)呢!鸽主的训放辛辛苦苦,劳而无功,鸽群训赛结果只能是开笼七零八落、归巢参差不齐。赛鸽训放“度”,包含两方面,一是训放多少(次数),一是训放频率(训放间隔时间),两者的关系是训放多,频率勤、间隔时间短,较容易造成赛鸽的“厌战情绪”;训放多,频率低、间隔时间长,容易失去连续性,起不到训放作用。如同拉弓射箭,劲大了弓的张力降低,劲小了失去箭的作用。

  再看本届雅典奥运会两个截然相反的奥运冠军例证:原举重奥运会冠军***,想在复出后重新创造举重神话,但事与愿违,偏偏让他乘兴而来,败兴而去,造成名誉损失的不光是他自己,也为国家的金牌数量和荣誉受损;而同样是原国家队举重运动员,现已在杭州大学学习工商管理的杭州姑娘陈艳青,重新复出,却能技压群芳,独占鏊头。

  信鸽训放,如同运动员的训练。也需要科学合理的有计划的进行,可实行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多地点、多距离的训放,效果较好。实际上大部分鸽友难以做到,或不知道其概念。当然,训放多少,首先存在品种的差异。

  有的品种,比赛前必须进行多次不同地点、由近至远距离的训放。这有点象残疾人运动会上,一些弱智的低能的残疾人,经过教练成千上万次的有计划的科学合理的重复某些动作或运动项目,使他们形成“条件反射”性的机械的模仿,完成平时“熟练”掌握的运动“技巧”,比赛中也可以取得上佳的成绩。这就是主张多放者的理论,信鸽通过多次相同地点的训放,直至达到“直线”归巢后,再更换地点或延长距离的重复训放。当进行比赛时,它们已是“轻车熟路”“脱群”而返,赛绩辉煌。

  有的品种,则赛前只需“放醒”性的短距离训放,就可以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这种品种,如同我们人类对“天才”的形容,是百分之九九的努力和奋斗与百分之一的灵感。这“百分之九九的努力和奋斗”不就是多次训放吗?不是,这里应为平时科学的管理。说到底就是适量的营养丰富、均衡的饲料,抗病能力强,耐饥渴的习惯,平时必须保持的良好的家飞(每天早晚两次一小时以上),让这些“天才”们拥有强健的体质、发达的肌肉,让它们具备回家、快速回家的本钱――健康的体质。而那些经过多站点、多距离训放的赛鸽,也在训放中锻练了强健的体质,再加上“轻车熟路”,同样可以取得优秀成绩。

  诚然,“天才”再加上百分之九九的努力和奋斗,则锦上添花,但“庸才”也可以通过百分之九九的由近及远的训练放飞,条件反射的荣归故里。

  请问亲爱的鸽友,从上面的论述中,您发现在比赛中,同样发挥的赛鸽们的差别了吗?相信您一定会选择那些品种、管理、训练方法,切合自己条件的、或通过自己持之以恒的管理方法,寻找、发现、拥有比赛中充分发挥潜能取得好成绩的品种,这才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推荐资讯
 最新更新
 热门点击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发展历程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10 xinge365.com 版权所有 信鸽365 - 中国信鸽第一资讯信息门户网站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 | 广东互联网行业反垃圾邮件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