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秋棚收鸽已近尾声,但却出现了新难题:由于气候变化、鸽子倒毛、交叉感染等原因,6、7、8三个月往往是公棚鸽发病的高峰期,有人戏称为“公棚黑三月”。的确,只要能安全渡过这三个月,公棚疾病管理可以说已大功告成!
我们有个共同的认识:2010年是个特别的年份,今年的自然灾多、气候不正常、环境中病原较多、鸽友家中的种鸽不断染病。这些客观原因都造成公棚鸽子病情复杂多变。根据我们凯鸽赛飞保健与疫病防治研发中心对近期公棚病情的跟踪分析,发现目前发病公棚普遍的症状有以下三种:
(1)瘦弱型:这类鸽子多鼻毛耸立、精神不振、吃食少、饮水多,表面看似正常但行动迟缓,往往落在别人后边,重者呆立角落、食水废绝。抓握在手会发现:极度消瘦、松弛无力、肌肉不好、嗉囊空虚等症状。
(2)胀嗉型:这类鸽子羽毛松乱、吃食少、喝水多,重者不吃食、发烧,触摸嗉囊是空虚的或者有满嗉子水样液体,抓握或倒立时口中会流出酸臭液体。这类鸽一般无药可救,死亡率极高,甚至出现用药后死亡更快的现象。此病传染也很快,往往是头一天晚上已经把病鸽清理干净了,但第二天早上又能挑出病鸽……如此接连不断,成为造成公棚高死亡率的主要病因。
(3)扭头歪脖型:重者歪脖、拉绿便,一般非常瘦弱,龙骨如刀一般;有的平时不易观察出来,而在受惊吓、刺激或紧张时才出现扭头偏头,这类鸽往往肌肉还不错。本病也有传染性,重症病例死亡率亦很高,而出现扭头歪脖后一般不易纠正,这又成为影响公棚存棚率的又一重要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