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红旗飘扬,台下欢声雷动,这样的场面出现在2010年夏天的中国。这面飘扬的红旗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上海为龙头的南方某些省市举办的超远程比赛。
从超远程比赛的日渐式微到今天的重振雄风,与当地鸽协的坚持及网络的助推不无关系。毋庸置疑,超远程比赛在振奋民族精神和弘扬爱国情操方面功不可没,但除此之外,它便乏善可陈,再无可推介之处。
众所周知,超远程比赛是以归巢率超低的残酷淘汰闻名的,用“一将功成万骨枯”形容它恰如其分。当人们将关注的目光纷纷聚焦到冠亚季军身上的时候,数以千计的远征军将儿,此时可能早已折戟沉沙,魂断他乡;或是落草为寇,自生自灭;或是为天敌和人类擒获,为其果腹,或为其盘中餐。超远程这个中国鸽界的“国粹”,对于我们来说,它的精神激励作用远大于其现实意义,就让它作为一面振奋民族精神的大旗永远飘扬在我们心中吧!
当下,中国鸽界存在着两个极端:一个是超远程,另一个是短程赛。前者耗费成本太高,与现代赛鸽节奏完全脱节,仅剩下心灵慰籍作用;后者则是距离太短,归巢率超高的像下饺子,加之兴奋剂的使用背离了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不能全面体现赛鸽的综合素质及真实水平,使其和超远程赛鸽一起沦为人类主观操控的牺牲品。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以德比荷为代表的欧洲各国的赛鸽水平无疑在引领着当今世界赛鸽发展的潮流,其近百年的巴塞罗那赛事已然成为经典……在欧洲,1000公里左右的远程赛成为力压各路的主流赛事(不知为什么,我们在引进的国门洞开之后,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学了十几年,学到的却是人家丢弃不用或少用的东西,各地鸽协先后取消1000公里赛事,比赛越放越近就是一个明证)。拿巴塞罗那国际赛来说,各参赛国的鸽舍距离从900至1200公里不等,为什么如此“不平等”各参赛国仍能够做到坚持百年而热情不减,进而使其成为一个享誉世界鸽坛的品牌?这就是对规则的遵守和服从,距离不等在最后统计成绩时可以换算,而对规则的遵守和服从却是硬性的、无条件的。要么你不玩,要玩就必须遵守和服从游戏规则,借用中国的一句老话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十年磨一剑。从某种程度上说,一年一度举办的中国国家赛经过十余年打磨已然成型,它的举国参与的规模效应和巴赛多国参与的特点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若要像巴赛那样在品牌之路上走得更远,中国国家赛则需要从上到下统一认识,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
目前国家赛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奖金设置太低(收取的参赛费却不低),有的地方甚至干脆没有,只有奖杯和奖状作为“精神鼓励”,“含金量”太低直接导致部分鸽友参赛积极性不高,相对削弱了赛鸽品牌塑造所必需的羽数基础。
问题之二是各地参赛鸽友因对所在地区位置及气候不同造成比赛“吃亏”而产生的争议,成为影响品牌公信力塑造的不可忽视的潜在因素。但是,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巴塞罗那国际赛本身的难度,这个问题就不应该成为问题:六七个国家跨越国界的联手行动,比赛距离从900至1200公里不等,赛鸽飞越的地形有山地、平原和丘陵,甚至包括海洋,其气候同样是复杂多变,比赛难度一点不比泱泱大国的我们差到哪里,为什么人家能够做到“求同存异”而我们却做不到?这不能不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相对于问题的后者,前者的奖金问题就显得简单多了。作为国家赛组织者的中鸽协,理应在这方面多考虑一下,怎么能够提高国家赛的“含金量”,进而提升全国鸽友参赛的热情?然我们鸽友所能做的就是搁置争议,求同存异(这个“同”就是打造品牌赛事的信心和决心),上下一心,为打造一个新的属于中国的赛鸽品牌而努力!
|